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来自于物理环境、通信链路、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以及管理等 多个方面。

  物理安全威胁是指对系统所用设备的威胁,如自然灾害、电源故障、数据库故障和设备被盗等造成 数据丢失或信息泄漏。
通信链路安全威胁是指在传输线路上安装窃听装置或对通信链路进行干扰。
  网络安全威胁当前主要是指由于因特网的开放性、国际性与无安全管理性,对内部网络形成的严重 安全威胁。
操作系统安全威胁指的是操作系统本身的后门或安全缺陷,如“木马”和“陷阱门”等。
  应用系统安全威胁是指对于网络服务或用户业务系统安全的威胁,包括应用系统自身漏洞,也受到 “木马”的威胁。
  管理系统安全威胁指的是人员管理和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国家标准《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第二部分:安全体系结构》(GB/T 9387.2-1995)定义了基于OSI参考模型7层协议之上的信息安全体系,其核心内容是:为了保证异构计算机进程与进程之间远距离交换信息的安全,定义了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服务、数据机密性服务、数据完整性服务和抗抵赖性服务等5大类安全服务。
五类安全服务:

  1. 认证鉴别服务:鉴别参与通信的对等实体和数据源的合法性。对等实体鉴别和数据源鉴别:由第N层实体提供,可向第N+1层实体证实。安全服务由第N层实体提供,可向第N+1层实体证实数据源。

  2. 访问控制服务:能够阻止未经授权而利用通过OSI模型的可访问资源。

  3. 数据保密性服务对数据提供保护,防止数据未经授权而被泄漏,防止在系统之间交换数据时被截取。它还内含四项服务:连接保密性、无连接保密性、选择字段保密性、通信业务流保密性。

  4. 数据完整性服务:防止系统之间交换数据,非法修改数据或丢失数据。数据完整性可分四类: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5. 抗抵赖服务:阻止通信双方否认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行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